测试版
|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唐山市人民医院援外医学物理师张晓斌:医学无国界 创造生命奇迹 不以山河为远

发布时间:2024-08-19 浏览次数:
字号:
+-14

  他叫张晓斌,来自唐山市人民医院放疗中心,是中国河北省第15批援尼泊尔医疗队的首位物理师,去年6月踏上“丝路”在尼泊尔奇特旺地区B.P柯伊拉腊纪念肿瘤医院开展国际医疗援助。

  细细数来,他在尼泊尔援外整整405天,即使已经回到唐山,但他依然能清晰地回想起第一天到那里时的样子。初抵尼泊尔,张晓斌和同伴们面对的是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和艰苦的生活环境,烈日炙烤下的尼泊尔气候十分闷热。他所在的医院是尼泊尔整个国家最大的癌症治疗中心,因其位于尼泊尔西南部,紧邻印度,空气中似乎永远弥漫着热浪,特续高温,外加高强度的工作,他们的衣服经常都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除了高温,这里的生活条件也异常艰苦,举个例子来说,当地民众没有牙刷,只能折路边的树枝完成简单的牙齿清洁。因医院远离繁华城市,物资供应相当紧缺,许多日常用品的分配和使用都需要精打细算,他们基至还要时常面对食物短缺等极端情况。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来到尼泊尔的医疗团队里都没有任何一个人叫苦叫累。

当然,在并不太“友好”的自然环境下,他们在异国他乡也收获了很多“友好”的温暖。尼泊尔人民淳朴、敦厚、善良、友好,国家的贫穷落后并没有影响他们对待中国医生的大方与热情,看见张晓斌他们的时候,脸上都是笑容,那是一种不加修饰、源自心底的感激与喜悦,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来自中国医疗队的友好与尊敬。

在这405天里,张晓斌和团队成员们开展了6次下乡义诊服务,让当地民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来自中国医疗队的温暖与关怀,同时,也为中资机构提供义诊11次,包括血压监测、心电图检查、血糖测试、B超诊断以及内外科的专业咨询、诊疗,免费发放中国药品等等,有效缓解了当地医疗资源紧张的状况,也显著提升了当地民众的卫生意识。医疗队不但义诊服务于当地百姓,还在尼泊尔首都公务员医院增设医疗点,以中医为特色又申请大使基金并建成尼泊尔首家中医康复国际诊疗中心。

85.jpg

  工作中,张晓斌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记忆中比较深刻的是,该国家采用的放疗方式多为三维适形(3D-CRT),此项放疗技术在我国90年代常用,现在已经很少应用。他通过与当地临床医师和物理师沟通,讲解国际现代放疗新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实际计划设计,指导当地医务工作者完成了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鼻咽癌治疗计划。两国医护人员一方面要克服“当地医疗条件有限”等“硬件”问题,一方面又要克服“中尼两国语言不通”等“软件”问题,在做VMAT鼻咽癌病人计划时,发现患者靶区和危及器官侵润太多,导致器官受量过高,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及副作用。当时,尼方首席物理主任看到病例后便放弃了,他说没有太大希望,但张晓斌却想再试一试。就哪怕只有1%的希望他也不想放弃,因为这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就在这样的信念加持之下,他使用了各种经验技巧、射野的规避、光栅的调整,绞尽脑汁运用生物剂量优化(GEUD)……这个病人张晓斌做了整整5个半小时,最终达到临床要求,并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到了最低,成功的那一刻,整个尼方医疗团队的成员都在为他鼓掌,张晓斌很自豪,他知道这是对中国物理师技术的赞扬和钦佩。随着尼方医务工作者逐步适应现代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张晓斌又逐步将图像引导、呼吸门控、自适应等更先进的放疗技术带给了他们。得到了当地医师的一致好评。

  另外,让张晓斌无法忘记的还有一个叫塔鲁宫颈癌患者。塔鲁家境贫寒,从她家抵达医院足足需要24小时之久,为了省钱,她总是独自一人长途跋涉前来治疗。针对她的病情,以往当地物理师都是根据放射源辐射剂量达到“差不多”的标准就可以了,但是张晓斌作为一名中国物理师,时刻牢记着自己作为一名医者的责任和使命,真正以患者为中心。他接手这名患者后,大幅度修改了后装计划,不停旋转移动放射源的位置及受量问题,巧妙规避了器官和靶区侵润问题,极大降低了直肠和膀胱的受量,并发症几乎微乎其微,最重要的是几乎没有副作用。治疗结束,患者特别开心,她说着当地的语言,激动地感谢我,拉着张晓斌的手热泪盈眶,久久不愿放开。虽然张晓斌听不懂尼语,但看着她的笑容,感受着她手心里的力度,那一刻他的眼眶也湿润了。“医术无国界”,这一刻,这句话得到了具象的表达。

  一年多的援外经历,让张晓斌和团队成员们对尼泊尔的医疗制度、社会环境、工作流程等有了充分认识,对于当地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也积累了丰富经验。然而有一点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尼方的放疗技术还停留在2D-CRT二维适行,三维适行3D-CRT计划,因治疗效果一般,病人又十分痛苦,这在国内早被摒弃。后来才知道,因为没钱——国家没钱,老百姓更没钱。在这个肿瘤医院,最多的癌症患者是头颈部肿瘤,如口腔癌和下咽癌、鼻咽癌,再次是乳腺癌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等,张晓斌觉得可能与当地人生活习惯有关。针对这种情况,张晓斌和首席物理主任苏伦德拉积极开展技术研究,不但开展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及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技术,还要开展更高端的立体头部定向放疗SRS ,立体体部定向放疗 SBRT等。该技术的推广,不但大大减少了患者费用、时间、治疗次数、副作用及并发症,也极大地降低了正常器官组织受量问题。新的放疗技术开展通过QA验证受到了医院、患者的广泛好评,也让尼泊尔肿瘤医院开启了新的篇章。

  张晓斌所在的科室是医院最忙碌的科室,每天治疗病人200人左右,累计放疗、后装治疗、计划和放疗验证总计4668例。援外期间他发表中国河北援外医疗公众号文章4篇,发表中国健康报1篇文章——《真希望他能够在尼泊尔帮助我们》,收到尼方感谢信4封,参与大使馆、中资机构医疗保障十余次,接受湖南卫视采访医疗队报道《丝路上的中国医生》、人民日报报道《促进中国和尼泊尔医疗领域交流与合作》。新华社报道首个《中医康复国际诊疗中心》在尼泊尔设立。多次得到了陈松大使和谢宇参赞的肯定和赞扬,更得到尼泊尔副总理兼卫生部长及婆罗多布尔市长的肯定与赞扬。回国前,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和B.P柯伊拉腊肿瘤纪念医院在加德满都都为医疗队送行,为他们颁发了《中尼友谊勋章》和证书,这每一份荣誉都铭刻了张晓斌一滴滴的辛勤汗水。令张晓斌记忆深刻、最深鼓舞的是来自罹患横纹肌骨肉瘤的9岁患者比克拉姆及家属感人至深的一封致谢信,它代表了患者对他的认可、对中国医疗队的认可,是来自异国人民的认可,于他而言,这比任何奖励都更令他感到骄傲与自豪。

  忘不了,用脚步丈量过尼泊尔的一寸寸土地,踏进深山老林,遇到过大雨滂沱、山体滑坡,但每一次张晓斌和团队成员们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平安归来。

98.jpg

  忘不了,405天过去,在彼此真诚的爱与奉献之下,张晓斌科室同事的陌生感逐渐消融,从最初的语言不通、沟通不畅,到现在的无障碍交流,如家人、朋友般的相处模式、让他的内心也涌动着无限的感动。

  忘不了,医疗团队每周六4个人一起做饭,空闲时间一起散步、打球……张晓斌和团队成员们在生活中彼此照顾,在工作中相互帮助,是彼此最忠诚的战友。忘不了,在异乡的春节,省领导及省卫健委对他们的亲切慰问,忘不了,大年三十那天,跨越万水千山的视频连线,医院党委李景武书记、院长、武总及建平主任、文喆副科长对张晓斌家庭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慰问,使他备受感动和激励,是医院帮助他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踏实工作,让他走得再远,也不忘来时的路!

创造生命奇迹,不以山河为远。有人类疾苦的地方,就是医者不辞辛劳行仁术、除病苦的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里情暖意深地写道:“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此次援外之行,于张晓斌而言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经历,他非常感谢院党委能够对他委以重任,让他的人生中留下如此难忘的回忆。他说,一路走来,他的成长离不开人民医院对他的栽培与勉励,离不开各位领导、同事对他的支持与帮助。未来,他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记人民医院给予的崇高使命,如果有机会的话他将继续为尼泊尔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多贡献,共同推动两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以仁心仁术疗愈患者,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